博客年龄:17年10个月
访问:?
文章:407篇

个人描述

写小文、拍闲照、喝老酒。高兴的时候喝一点,不高兴的时候喝一点,既谈不上高兴也谈不上不高兴的时候也喝一点,此外是决不喝酒的。(本博所有文章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原创)Email: chen-ey@sohu.com

《孝经》浅说

分类:醉眼书影 | 标签:   传统文化  
2015-09-15 10:47 阅读(?)评论(0)

假如要推荐一部孝文化的经典论著,非《孝经》莫属。《孝经》不仅是孝文化的经典著作,也是儒家文化的经典之一。在众多的历史古籍中,它列入十三经之一。

《孝经》共十八章,它的成书有多种说法,一般认为是曾子记录孔夫子关于孝的言论,清代名臣纪晓岚在编《四库全书》时认为,《孝经》是孔子“七十子之徒之遗言”,意思它是孔子学生流传下来的言论,学界普遍认为它的成书在秦汉之际。东汉学者荀爽曾作记述:“汉制,使天下皆诵《孝经》,选吏则举孝廉,皆以孝为务也。”可见汉时《孝经》已经被官方和民间普遍重视。

以孝为主题,全面而透彻地论述孝的伦理,把孝作为人们道德行为的准则和规范,把孝道上升到理论高度,并加以系统阐述,这是《孝经》的最大特点。

开宗明义,《孝经》把孝的要旨点明了:“夫孝,德之本也,教之所生也。”孝,是德行的根本,是教化的源头。中文的“教”就是一个会意字,所谓教就是孝之文化。《孝经》第一章还把孝的涵盖面加以说明:“夫孝,始于事亲,中于事君,终于立身。”孝不只是侍奉双亲,当然最初是侍奉父母,然后是效劳于国君和国家,最后是建功立业。而最最基础的孝,是保全身体,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。”孝的初始,就是要保全好父母赐与我们的体肤,这样既能让父母免去担忧,又能奉养双亲,传承家业,效力国家。已经做父母的人对这点的体会应该都是很深的,做父母第一欣慰的就是儿女身体健康。

孝道不能只挂在口头上,而要踏实践行,并且要作为道德和行为的准则,《孝经》让我觉得最可贵的一点,是它首先对官吏提出了孝的要求,总述第一章之后,《孝经》的第二章就是《天子章》,然后依次作要求的是:诸侯、卿大夫、士,最后才是庶人。

“爱敬尽于事亲,而德教加于百姓,刑于四海,盖天子之孝也。”以恭敬的心情尽心侍奉双亲,而德行教化施加于人民,让天下人都来效仿学习,这是国王的孝。“用天之道,分地之利,谨身节用,以养父母,此庶人之孝。”利用时令的变化,分清土地的优劣,做事谨慎,办事节俭,以此来奉养父母,这是老百姓的孝道。“自天子至于庶人,孝无始终。”从天子到百姓,孝行是无始无终,永远存在的。

《孝经》不但提倡“孝行”,还提倡“孝治”,“天下和平,灾害不生,祸乱不作,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。”《孝经》多处提到天子、明王、圣人的孝道,这其实正是《孝经》的精华之处,“圣人之德,又何加于孝乎”、“教民亲爱,莫善于孝”,孝是最高之德。《孝经》还把孝提高到法治的高度,“五刑之属三千,而罪莫大于不孝。”

辩证地论述孝,是《孝经》的深刻之处,它阐述的孝是广义的。它所说的孝不只是敬自己的父母,“教以孝,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”;它所说的孝也扩大到忠于国家,“君子之事亲孝,故忠可移于君”;它所说的孝不是简单的遵从,“故当不义,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,臣不可以不争于君,故当不义则争之。从父之令,又焉得为孝乎?”听从父亲不义之令,不能算孝;它所说的孝是重在父母生前,“生事爱敬,死事哀戚,生民之本尽矣,死生之义备矣,孝子之事亲终矣。”


《孝经》十八章,不足二千字,但自西汉至南北朝就有上百名学者争相注疏,更有唐玄宗等皇帝批注,
而建国后一段时间,我们对孝文化虽也有争议和排黜,但仍有中华书局、上海三联出版社、浙江古籍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,在不同时期以不同形式多次出版。在当前,中华传统文化得到充分重视,重读《孝经》,重温汉唐以孝治国的历史,确实有着特别的意义。

   阅读(?)评论(0)
上一篇: 《女孝经》浅说 下一篇:血拼勾乘山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