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志正文
|
||
农历四月,春将尽夏初至,这个月的节气有小满,接着就是芒种,这是农事开始渐忙的时节了。南朝梁的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记:“四月有鸟名获谷,其名自呼,农人候此鸟,则犁耙上岸。”获谷即为布谷,它的叫声总是四声为一节,“布谷布谷”就是它的名字了。《四民月令》载:“布谷鸣,收小蒜,草始茂”。 布谷和农事的关系在竺可桢的《大自然的语言》中也写到:“不久,布谷鸟也来了。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,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。” 布谷鸣叫的四月,乍暖还寒,冷暖交替。这段时间叫作“麦秀寒”,也就是麦子已经开始繁茂,但天气还比较寒冷。南宋人陆泳有诗云:“四月麦秀寒,五月温和暖。”农历四月对于农家来说也很为难,对麦子来说寒冷一点有好处,而对养蚕来说又是暖和一点好,有农谚:“做天难做四月天,蚕要温和麦要寒。种菜哥儿要落雨,采桑娘子要晴干。”清诗人王鸣凤《初夏村居杂咏》写道:“鹎鵊催晨晓月残,数声布谷报春阑。棉衣欲换情偏懒,见说江南麦秀寒”。 布谷不只是一种物候相关的鸟,也是古今文人喜欢入诗文的一种鸟。 布谷有许多名字,如《尔雅》中记:“鳲鸠,鴶鵴。”东晋学者郭璞注:“布谷也,江东呼获谷。” 《诗经·国风》里就有《鳲鸠》一诗:“鳲鸠在桑,其子七兮。淑人君子,其仪一兮。” 布谷其实就是杜鹃鸟,也叫子规、杜宇。因为杜鹃喙内和舌部有红色,人们将它想象为因啼鸣而流血。四月布谷鸣叫时,正值杜鹃花开,古人又把杜鹃花的颜色想象成是杜鹃鸟所啼之血染成。宋诗人贺铸有《子夜歌》:“三更月,中庭恰照梨花雪。梨花雪,不胜凄断,杜鹃啼血”。 而杜宇是传说中古蜀国的帝王,称为望帝,他勤政爱民,深受老百姓爱戴,杜宇死后还惦记着农民和农事,就化为鸟,春夏农耕时,日夜啼叫,提醒农民播种收割。 由于布谷和杜鹃、望帝杜宇的传说有着密切的联系,所以成了文人喜爱的“文学鸟”,古代有名诗人几乎没有不写过它的。李白有:“蜀国曾闻子规鸟,宣城又见杜鹃花。一叫一回肠一断,三春三月忆三巴。”杜甫写过:“杜鹃暮春至,哀哀叫其间。我见常再拜,重是古帝魂。”王维则写:“万壑树参天,千山响杜鹃。”李商隐《锦瑟》中写:“庄生晓梦迷蝴蝶,望帝春心托杜鹃。”陆游有《鹊桥仙·夜闻杜鹃》:“林莺巢燕总无声,但月夜,常啼杜宇。”王冕在《有感》中写:“他人不知我自怜,落花春暮啼杜鹃。”杨维桢在《子归》中写:“子归子归子不归,白头阿婆慈且悲。”陈洪绶在《夜雨闻杜鹃》中写:“带雨拖风望帝鸣,无情强作有情听。”…… 四月,布谷还在啼鸣,当你听到时,有何情感的触动? |
||
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?